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简报第十一期

发布时间:2004-07-07 访问量:1842次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简     报

第十一期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危房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                                 2004年7月7日


 编者按:200310月召开的河南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在争取中央资金扶持的同时,中央、省、市、县共同投入20亿元,用3年或稍长一些时间,将全省现存的480万平方米的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改造完毕。今年以来,特别是520日全省危房改造督察会议后,各地明显加快了危房改造步伐,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72日,省政府再次召开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工作会议,对危改工作进行再认识、再部署、再动员、再落实。在这次会议上,洛阳市、辉县市作了典型发言,郑州、罗山等市、县书面交流了危改工作经验。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编发郑州市等地的危改经验交流材料,以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借鉴,共同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步伐。

 

经验 介绍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努力做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

 

 郑州市危改办

    2003年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后,郑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危改工作,提出用两年时间彻底消除我市农村中小学现存危房,并决定2004年一年完成现存D级危房改造任务,作为市政府为老百姓要办的实事之一,公开向社会承诺。市危改办按照市政府原则要求,制定了郑州市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凡2003年10月经鉴定机构鉴定确定为B、C、D级的危房,全部纳入改造范围,逐县市、逐学校确定了工程建设规模、投资额度、资金来源、建设时间等。市危改领导小组又组织教育、计划、财政、扶贫四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计划进行了审核、论证,确定了《2004-2005年郑州市农村中小学现存危房改造工程建设计划》,并于2003年12月23日以教育、财政、计划、扶贫四部门名义联合发文,正式下达各县、市、区,为全市危改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我市计划改造项目学校287个,改造总面积190564平方米,消除危房面积160061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改造项目210个,消除危房面积100660平方米;C级危房改造项目37个,消除危房面积27724平方米;B级危房改造项目40个,消除危房面积31677平方米。2005年计划改造项目学校82个,消除危房面积31526平方米,其中:C级危房改造项目46个,消除危房面积24198平方米;B级危房改造项目36个,消除危房面积7328平方米。两年计划总投资7573万元,其中:利用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1822万元,市财政投入2152万元,县级财政财政预算2771万元,乡校自筹828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有危改项目的县(市、区)都已做好了2004年度危改项目的工程立项、勘察设计、工程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市、县两级财政配套资金和乡、校自筹资金也基本落实到位。全市列入改造计划的项目已开工181个,施工总面积达到110534平方米,完成投资1986.24万元。其中:已竣工项目13个,竣工面积达到10319平方米,完成投资411.84万元。B、C级改造项目都安排在暑假期间完成改造任务。列入2005年的部分B、C级危房改造任务,也会提前到今年完成。

    在做好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严格坚持“先拆后建”的原则,对列入2004年度改造计划的D级危房全部进行了拆除,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隐患。截止6月10日,全市拆除D级危房209幢,拆除总面积为100540平方米。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领导重视是关键。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把限期消除中小学危房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2003年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市政府及时召开了市长办公会议,对我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做出了在今明两年内彻底消除我市农村中小学现存危房的重大决策,并且做为市政府为老百姓要办的实事之一向社会公开进行了承诺。在危改工程实施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深入基层了解中小学危房状况,督促危房改造进度。

    二、机构完善,组织有力

    在2001年市政府成立郑州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局际协调小组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改工作的组织领导,2003年,我市对原来的危改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了充实完善,成立了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教育、财政、计划、扶贫、建设等部门一把手为副组长的郑州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协调、推动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教育局六楼,由教育局一名主管领导兼主任,市政府有关部门指定专人(中层处长)任成员,教育局三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危改办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由县级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管领导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的危改组织管理机构。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重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为保证危改工作的顺利实施,4月10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市县两级政府在危房改造工作中的责任,同时,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实行目标管理。

    为加快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改工作的进程。6月1日,我市又再次召开了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督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教育、计划、财政、扶贫、建设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各县(市)、区主管县(市)、区长,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的有关负责同志、有危改项目的学校校长及市、县两级危改办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前一阶段危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5月14日—17日全市自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明确了市、县两级职能部门在危改工作中承担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同时对D级危房拆除和下一阶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年底前顺利完成全年的改造任务奠定了基础。

    四、建章立制,完善管理

    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工作管理机制是做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的基础。我市按照国家、省危改办有关要求,从强化制度建设入手,初步建立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管理工作的新机制。一是完善了制度建设。先后印发了《郑州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和《郑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二是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市、县两级危改办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程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建立了定期督查制度。市危改办定期组织有关成员单位深入县(市)、区对危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各县(市)、区负责危改工作的同志每周对项目施工学校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县(市)、区和项目学校进行整改。四是建立了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月报制度。每月,各县(市)、区将本地区危改工作实施情况报市危改办。

    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管理

    市、县两级政府从优先发展教育,保证师生安全出发,从2003年开始,不断加大危房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2003年,按照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采取市财政补助和县(市)、区安排配套资金相结合的办法,市财政一次安排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问题。2004年和2005年,市财政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又继续安排了危改专项补助资金2152万元专项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在危改工作中,各县(市)、区能够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增加教育投入的政策,努力安排财政专款,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在资金管理上,各县(市)、区财政部门都设立了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并做到专款专用。杜绝了截流和挪用资金现象,初步实现了工程规范化的管理要求,保证了危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资金筹措上,乡(镇)政府把加强中小学危改工作,真正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不等、不靠,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工程进度,全力排除隐患,并在新建校舍用地方面大力支持,无偿划拨。

    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到中小学危房改造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去,建立全过程、日常化的监管机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按时将危改资金直接拨付到建筑单位,减少了资金流转环节,加快了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六、强化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发挥县(市)、区危改办的统筹管理职能,严格实行项目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一是将危改工程管理责任上收到县,由县级危改办负责组织施工与管理。二是严格坚持“五统一”的管理要求,由各县(市)、区危改办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统一勘察、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工程管理、统一监理、统一竣工验收;严把工程设计关、招标关、施工关、材料关和验收关,做到了设计有图纸、规范招投标、施工有监理、材料有检验,在工程完工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验收。如登封市在2003年和2004年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中,严格实行“六统一”的管理措施,县级危改办对“工程”项目全部实行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图纸设计、统一公开招标、统一组织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竣工验收”,提出了“五个确保”:“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期、确保施工安全、确保工程资料完善、确保施工环境”。所有列入计划改造的工程项目从立项、勘察设计、工程招标、建筑施工、监理、档案管理都严格按照建筑管理程序和规范进行实施,为彻底消除原有D级危房和保证新建项目工程质量打下了基础。三是对于土建项目,始终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按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严禁搞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对于那些工程量小、资金少的项目,实行“打捆招标”。四是建立了危房改造档案库,对整个工程资料进行了分类归档,实行了“一校一档”,市“危改办”还对2003年列入市级管理的危改工程进行了拍照,建立了电子档案库。五是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要求新建项目工程使用寿命不得低于50年。这些措施对保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六是多数县(市)、区都实行了包乡包校制度,由县、乡两级危改工作人员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技术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形成了危改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七、建立健全了以后年度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安全预警机制

    从2004年起,我市县(市)、区政府都把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纳入了县级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今后出现的新增危房的改造,初步建立了我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长效经费保障机制。联合组织定期对全市的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拉网式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消除了安全隐患,维护了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了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报:全国危改办、省委、省政府、李克强书记、李成玉省长、王全书副书记、王明义副省长、

    贾连朝副省长、曹国营副秘书长、省政府四处、危改工程领导小组成员

送: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建设厅

发:各省辖市危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