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西部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03-09-11 访问量:4927次
——西部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当前,为配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西部地区各地政府本身也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在宏观上都在从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积极努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但对于苦苦支撑着西部地区脆弱经济的企业来说,由于历史原因,大都是解决就业人口较多的国有企业,包袱重,资金少,技术水平低,面对东南沿海及外商资金的涌入,我们如何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提高竞争力是决定此次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真正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西部地区企业中,虽然面对的困难因素较多,但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企业的管理水平,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为取代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泰罗科学管理学说”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经营的重心在于决策”。而现代企业管理决策主要依靠的是信息,企业经营决策中依靠的信息90%来源于企业会计信息。就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西部地区)会计大都还在沿袭原来的处理方法,手工操作,重复劳动,效率低下,即使采用电算化,也未从实质上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会计提供的信息未能及时、有效的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在通过笔者对西部许多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调查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西部地区企业如何加快自身会计信息化进程,提高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信息对于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来说,其作用已毫无疑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以高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形态,我们称之为信息经济社会(1982年,奈斯比特《大趋势》)或知识经济社会(1990年,联合国相关机构)。1996年,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将其定义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首次提出并强调了信息和知识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我国,人们对知识经济的提法早已不再陌生,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并正积极地适应和参与、融入到这场无形的变革中。经济进程中高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大于27%),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技术不但创造新的工业群,而且已经扩散到农业。“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相应越来越高。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必然导致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报告体系、职能、方法进行重构。IT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必将对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及挑战。管理方法的变革必将要求企业建立完整的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于西部地区企业来说,更应紧紧抓住目前的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到真正认识信息的作用,利用信息,建立起高效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管理方式的变革,以在当今激烈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西部地区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分析 
   
  我国电算化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几百万家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其中一部分已经建成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靠计算机有效运行完成记帐、算帐、报帐任务。并且已组建了几百家专门开发和营销会计软件的专业公司。但是通过笔者对西部地区企业调查后发现,西部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由于以下原因,目前其现状还不尽人意。 

  首先,起步较晚,我国电算化事业是于文革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切经济活动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计算机就开始在会计中应用,而诸如美国等西方国家则更早在1965年就陆续建成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70年代又研制出决策支持系统,从8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又引入了决策支持系统。而西部企业由于信息相对较为落后,又未处于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所以其电算化基本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的,许多企业基本于1995年才开始,并且普及率较低,多数单位也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这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及拥有完整、领先的技术支持相比较,西部企业电算化目前大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对其重要性认识及电算化质量都不尽人意。 

  其次,人们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许多企业对信息技术及信息经济漠然视之,不愿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投入资金,即使企业效益较好的单位也是如此,许多单位仅仅几台计算机,大都应用于打印文件(特别是一些极具潜力的中小企业),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所以电算化普及率还不高。许多企业只是应付检查或流于形式,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方面都未从实质上解决问题,所以,即使进行电算化其核算技术也相对落后,根本未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在我国企业中都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再次,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本身处于人才匮乏及技术上相对较为落后的地位,这也制约着我国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而现有人才基本集中于沿海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电算化人才十分匮乏,企业本身也不注重培养及留住人才。 

  当然,政府相关部门的正确和积极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财政部制定的宏观政策下,如何制定适应本地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措施也是西部开发中西部地区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未来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及对目前电算化现状的冲击 
   
  传统会计模型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分工及经济理论上的,是同工业经济社会环境及手工处理技术相适应的。在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经营活动、工作重心都将发生变化,都将对传统会计、管理模式发生冲击。具体表现在对信息成本的核算、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计价,会计流程、会计报告、会计理论的变革等,我国学者已经在这些方面提出了许多见解。这里主要探讨信息经济社会随着IT技术对经济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相应对会计处理方法的新要求并同时引起的管理方式变革。西部企业更应时刻关注这些变化,以随时加以调整。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的各方面新的要求的满足提供可能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出现很快就应用于会计业务处理。人们从此就着手开始研究如何完善会计业务的计算机处理,至今已经有上千种会计核算软件为会计工作服务,这大大地提高了会计业务的处理效率及效果。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使人们能够很方便地通过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实现数据共享,远程数据传输与查询。传统会计的手工凭证、帐簿将完全被电子凭证、电子帐簿所取代;相应的帐务处理程序也不复存在;跨国公司的远程管理、网上交易、电子货币、数据银行、虚拟企业等一系列知识经济的新内容将对我们现行的电算化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而现行的电算化技术大都停留在按传统会计模式进行组织核算,只不过是借助于计算机这一工具而已,特别是在我国,这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新要求。而目前,会计界对经济进程中的一系列新的管理模式及结算形式的会计核算及管理还未来得及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改革,所以,研究这些变化,结合会计学科的特点,对会计的先行理论体系,操作规程进行彻底的变革也势在必行。今后开发的会计软件功能也将越来越强大,核算更加规范化,智能化。 

  根据以上所述及结合实际,我国会计电算化如火如荼,方兴未艾。面对新技术的浪潮及人们不断提高的要求,今后会计电算化事业将呈现以下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西部企业目前的会计电算化现状乃至我国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应随时关注这些变化,以在信息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变化 
   
  首先,我们将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信息化的提法将不再陌生,电算化信息系统不仅仅是借助于计算机作为工具来解脱会计人员的手工繁琐重复的劳动,他们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不断共同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影响人们的生活,也将对会计带来一些新问题,通过计算机实现会计信息系统及通过网络实现数据信息传输与公开是信息化的必然。银行、企业、国家、投资者、职工以及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公司、关联公司,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等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随时随地得到满足,而这些都是会计信息化的必然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成熟,电算化范围将会渗透到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会计信息核算到信息查询、会计数据管理、数据传输、信息披露都将通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其次,会计系统信息化的单位将逐渐扩大,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到2010年力争使80%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电算化,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个比例还将扩大,若我们的企业不积极参与并投身于这场变革中,将遭遇残酷无情的淘汰,这个事实通过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得到证明。 
   
   (二)软件功能、特征的变化 
   
  总体特征将是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智能型转变。首先,这个变化表现在信息系统功能上的综合化和技术上的集成化,如以上所述,以后的软件将渗透到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供、产、销各个环节,企业将建立与之相关的决策支持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分析系统。所以必须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化、集成化的统一的信息系统;其次,软件功能表现的管理一体化,通过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人、财、物的各项耗费,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与各管理部门、企业与税务部门等之间都能够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信息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将进一步提高;再次,信息系统将逐渐国际化,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本国经济的国际化接轨进程,各国、各国的各个部门、各团体、企业之间都将通过国际信息网实现数据共享,对于各企业之间的合作,对相互间的财务会计数据的需求都会通过相应的网络技术提供,如国际互联网,即我们早已熟知的信息高速公路。到那时,人们之间由于信息技术而联结为一体,经济一体化而使全球成为一个经济村。综上所述,会计软件的功能将更加强大,为了满足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分析的需求,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将明显加大;为了满足各个方面的要求,提供的数据也会更加细化;为了有效支持预测决策的实施,软件还能提供对各项数据进行多维分析与观察。软件的智能化逐渐成熟。 
   
   (三)软件开发及软件市场的变化 
   
  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初期,大多是开发与应用结合在一起。在我国,1988年以后,通用化、商品化软件市场逐渐形成。随着管理型、决策型软件的发展,软件开发、设计的难度不断加大,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经济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会计软件更新的节奏加快,有时一代产品刚问世,就要组织技术力量按新的技术条件及管理制度开发新一带产品,这对专业的软件公司的技术含量、资金规模都会有更高要求,而基层单位自己组织力量开发基本上已不可能;软件的开发与安装日益规范化和工程化。随着软件的买方卖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及商品化软件日益增多、日趋成熟、维护队伍的日益壮大,商品化软件市场将全面形成。 
   
  三、加快西部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策略分析 
   
  结合上述经济及信息技术的新特点,西部企业目前电算化事业面临的任务是相当繁重的,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 
   
   (一)政府从宣传及法制上提高电算化范围 
   
  目前,在我国西部地区已经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占企事业单位总量不超过10%,而根据1994年财政部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到2000年力争达到40%~60%;到2010年,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电算化。这是一项非常宏伟而艰巨的任务,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已基本达到或超过该指标,而西部地区就目前基本只有一些上市公司建立了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其他企事业单位只有极少数实行电算化。为此,西部地区各级地方政府应首先从宣传上提高各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认识,为了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及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必须尽快实现会计数据的信息化,加强管理规范,还可从实际工作中选择应用较好的单位进行经验推广;从相应规章制度上应协助解决实施电算化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资金、软件的选择、人员的培训等,应定期制定目标,使电算化工作普及化、制度化,当然还可对当年信息化建设的单位在税收政策上予以照顾;政府本身应积极应对信息化革命,可大胆探索,借鉴沿海地区先进经验,制定出一些强制性措施,如报表、帐簿等会计资料的报送。 
   
   (二)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政府从宏观上引导,各基层单位领导从思想上真正高度重视。领导人员必须正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可对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深入考察,了解成功企业的经验,真正建立起自己企业的会计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即使处在内地,也能快捷地获得信息,以缩小与沿海的差距。要把建立企业完整、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当成企业迫在眉睫的事情,从资金、人力方面予以高度配合,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与企业生产核心技术革命一样重要,特别是新《会计法》实施后,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财务风险,对于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任,单位负责人如何监管本单位财务人员,通过会计电算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企业领导可随时通过信息网对企业财务资料进行查询与监督。当然,企业职工,特别是财务人员更应该积极行动,努力掌握相关知识,积极配合,以促使企业建立起高效、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 
   
   (三)大力加强人才培训 
   
  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西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甩帐及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世界将被信息之网联结成一体,人们能够迅速及时地通过Internet实现数据传输及管理,建立在Intranet、Extranet基础之上的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将逐渐形成。我国信息产业经过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计算机在人们生活、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政府的支持与重视及信息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我国西部地区企业的电算化事业必将蓬勃发展,在基层单位的普及率逐步提高,软件技术及功能将大大增强。会计软件逐步走向智能化,会计信息对人们进行决策、预测将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会计电算化》·邝才忠